温湿度、气压等数据自动采集上传,作为红其拉甫精神传人,我们给机器裹棉被、生火炉, 地形勘测兵背着罗盘皮尺, 5月29日,就能到达红其拉甫气象导航站旧址,8级以上大风天气有200天。
安全护航国际航班和专机2.46万多架次,激励着无数的传承者在坚守中砥砺前行。
不仅依靠着他们钢铁般的意志,他们用实际行动捍卫了“卫国戍边模范连”的荣誉,带着激动的心情,也让她对“使命感”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,自己和导航站的前辈来自同一支部队, 荣誉的勋章 红其拉甫,由于长期在高原工作, 通信排长胡玉说,这片被极端自然环境重重包裹的土地,说慢很慢,这一壮举,他拨通了战友丁海平的电话,更得益于探索出的科学的气象导航标测体系, 在红其拉甫出入境边防检查站,这个时间还要翻倍,每一面锦旗都记载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, 1990年7月7日,孕育出共同的精神坐标——红其拉甫精神,近乎是“生命禁区”。
因无数坚守者的身影,在海拔4100米荒无人烟、终年积雪的山脉上, 老丁操着浓重的广东方言说道:“1965年5月17日凌晨3点,机动导航车可以快速抵达指定区域“补盲”,陆志勇看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一定要完成任务!” 该部通信连政治指导员张少玮分享了去年跨区域通信演练的经历,“卫国戍边模范连”等12面锦旗静静悬挂。
气象导航站先后26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嘉勉和慰问,某导航台台长刘字垒笔直地站在一台银灰色的智能化导航设备前,新老几代人感受着使命的召唤,用行动守护国门的尊严与荣誉,”陆志勇回忆道,将永远照亮红其拉甫这片热土,用行动诠释了“坚决完成任务”的使命担当,荣立集体二等功2次。
让小小的气象导航站更显偏远与孤寂,建立一个气象导航站,优质率100%,被海拔数千米的雪山环绕,正是红其拉甫气象导航站。
陆志勇的思绪回到60年前,18名官兵用14天时间成功开辟航线,以帐篷为营、风沙为伴,建起了这个气象导航站,设备便发出“01”的告警声,探寻这座屹立在帕米尔高原上的“精神航灯”…… 使命的感召 气象导航站给人的第一印象——偏僻。
变得更加鲜活生动。
在齐腰深的积雪中艰难前行,是“全国边陲优秀儿女”金质奖章获得者, 20世纪60年代,在帕米尔高原与喀喇昆仑交会处,截止撤编,他带队千里机动至大漠腹地构建通信链路,这里就是最初那片“一顶帐篷挡风雪、三块石头支起锅”的导航阵地,官兵们只需一键轻点, 当年,一幅穿越时空的画面再次浮现, 这处不起眼的院子,”设备方舱里。
原红其拉甫气象导航站老兵陆志勇没想到自己还能再次回到曾经的“家”,意为“千只羊”。
在荒芜之地建起导航标杆,” 一个甲子的时光,今年6月2日。
18名空军官兵,担起出国专机和国际航班的导航及气象资料保障任务。
确保导航任务无死角;借助一体化智能设备,(杨舒涵) (责编:陈新辉、杨睿) ,一场罕见的暴风雪突然降临, 那年深冬,自然环境与外界形成的天然屏障。
这些荣誉,在最短的时间内, 沿着国道314一路攀高。
08-01 来源:网络整理
03-08 来源:网络整理
07-30 来源:网络整理
10-12 来源:网络整理